原标题:《中秋》(李朴)全文翻译注释赏析,李朴《中秋》原文、赏析、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?
导读:
《中秋》(李朴)全文翻译注释赏析 中秋 李朴...
《中秋》(李朴)全文翻译注释赏析
中秋
李朴
系列: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
中秋
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
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
【译文】
浩瀚广阔的夜空中,月亮像宝镜般升起,万籁无声,空中只有淡薄的云。遥望太空,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,将千里光明映照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道路上。
【赏析】
题为《中秋》,实际上是在抒发中秋月夜的情感,特别描写那一轮明月。诗中描绘了月亮如何如宝镜一般明亮,营造出宁静的月夜氛围,突出了它的圆满与辉煌。接着,诗人引入关于月亮的传说,进一步深化了秋月明亮、圆满的形象。最后,诗人展望与友人一同游历银河,展现出月光洒满的崭新境界。
古诗《中秋》作者是谁?
古诗《中秋》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郑谷。
汪洙的《中秋》这首古诗的意思
1. 意思:《中秋》是宋代诗人汪洙创作的作品,表达了一个人在中秋节落寞的情感。虽然他人享受团圆的宴席,自己却孤身一人,感到无比惆怅。碧空如洗,素影玉兔,景色虽美,身在异乡的他思乡之情愈发浓烈。
2. 出处:诗作《中秋》出自宋代汪洙。
3. 原文:
《中秋》
秋景今宵半,天高月倍明。
南楼谁宴赏,丝竹奏清声。
4. 翻译:秋天的景色在今晚已经过去了一半,天空高远,月亮更加明亮。南边高楼上,谁在举办宴会,乐器传来的清亮乐声此起彼伏。
扩展资料:
古诗赏析:
首句描绘中秋夜的景象,点明事件发生的背景,是在深夜,月亮格外明亮。这引发了读者思考作者为何夜深仍不入眠,暗示了他在异乡的孤独和惆怅。第二句则对比了他人欢庆与自己孤单的对照,突显了中秋节的落寞情感。
李朴《中秋》原文、赏析、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?
中秋
李朴
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。
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
狡兔空从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。
灵槎拟约同携手,更待银河彻底清。
李朴(1063—1172),字先之,江西兴国人。诗作重点描写中秋的月亮,是一首咏物诗。
首联写明月当空,说明月亮的高挂,正是每年最亮、最圆时。次句强调夜空的宁静衬托出月光的明亮。颔联完善了中秋月的特性,表现出它的圆满与明亮,照耀千里云路。
颈联引入月宫传说,表达对月亮的赞美和对妖蟆的排斥。尾联展望与朋友共游银河的愿望,暗含对当时社会混浊现状的无奈与渴望清明的期盼。
清人俞琰所述:“诗能体物,每以物而兴怀。”这首诗既细腻描绘中秋明月,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,期待政治清明
《中秋》(李朴)全文翻译注释赏析
中秋
李朴
系列: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词
中秋
樱桃桑椹与菖蒲,更买雄黄酒一壶。
门外高悬黄纸帖,却疑账主怕灵符。
【译文】
浩瀚广阔的夜空中,月亮象宝镜般升起,万籁无声,空中只有淡薄的云,遥望太空,这一轮满月,足以平分秋色,在那薄云的四通八达的大路上映照得千里光明。
【赏析】
题为《中秋》,实是歌吟中秋月夜,着重描写的又是那一轮秋月。诗中写了明月的形如宝镜,写了月夜的静谧气氛,写了它的平分秋色,写了它的云衢照明。后又用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作为素材,极写秋月明净圆满的形象。末二句,诗人进一步驰骋想像,打算约伴同游银河,更使诗中清辉漫空的月色显现出新的境界。
古诗《中秋》作者是谁?
古诗《中秋》作者是唐代诗人郑谷
汪洙的《中秋》这首古诗的意思
1、意思:《中秋》是一首宋代诗词名家汪洙创作的诗词作品。表达了一个人过中秋的落寞之情,别人有人宴请阖家团圆,而自己却孤身一人,非常惆怅伤感。碧空如洗,素影玉兔,确是皎洁无瑕,身在异乡,那思乡之情被这佳节明月感染了。
2、出处:《中秋》宋代汪洙。
3、原文:
《中秋》
秋景今宵半,天高月倍明。
南楼谁宴赏,丝竹奏清声。
4、翻译:秋天的光景到了今天晚上就过去了一半,天高云淡月亮更加明亮。南边的高楼上谁在宴饮赏月,乐器吹奏起清亮的声音一阵阵传过来。
扩展资料:
古诗赏析:
本诗歌第一句写景,指出事情发展的场景,是在中秋的深夜,月亮格外地亮。这会引发读者的思考“为什么作者这么晚还没有睡觉呢?”也暗示着作者中秋在异地他乡的孤独,进而惆怅得睡不着觉的情感。
第二句写事抒情,“南楼也不知道是谁家在吃宴席,欢声笑语伴随着丝竹的歌声”。别人家的热闹与诗人自己的孤单形成鲜明对比,更能突出此首诗歌的情感,异地过中秋的惆怅之情。
李朴《中秋》原文、赏析、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?
中秋
李朴
皓魄当空宝镜升,云间仙籁寂无声。
平分秋色一轮满,长伴云衢千里明。
狡兔空从弦外落,妖蟆休向眼前生。
灵槎拟约同携手,更待银河彻底清。
李朴(1063—1172),字先之,兴国(今江西兴国)人。宋哲宗绍圣元年(1094)进士,为临江军司法。任国子监教授,知四会县、清江县,靖康初,任著作郎、国子祭酒,宋高宗即位后任秘书监。著有《章贡集》,《全宋诗》录诗九首。此诗题为《中秋》,重点写中秋的月亮,是一首咏物诗。
首联写明月当空。起句中“当空”表明所写非月出、月落时的月亮,而是高挂在空中的月亮,也是最亮、最圆时的月亮。“皓魄”形容中秋月之亮,“宝镜”形容中秋月之圆。
次句以万籁俱寂的夜空突出月亮之光彩夺目。“仙籁”指代仙境的声音。
颔联继续写中秋月之圆满与明亮,三句强调中秋月的圆满,四句写中秋月之明亮,以至于照亮了千里云路。
颈联转用神话传说写中秋月之明亮与圆满。五句写这只洁白的玉兔在中秋夜原形毕露,六句希望妖蟆不要在眼前出现,强调眼前的月亮最圆满。
尾联写诗人希望乘槎通过银河遨游月宫,七句写诗人打算与知己相约,末句提出遨游银河的前提是等待银河的清澈,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浑浊。
这首咏物诗既工于描写中秋月的明亮与圆满,也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,希望为清明政治贡献力量,这是此诗的写作宗旨所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